2025-08-15
作者:馮靜
在浩瀚的追光之旅中
每一顆星辰都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于筑夢的偉大征途上
每一位通威人都是前行路上的燈塔
他們是以勤勉鑄就輝煌的匠心者
他們是用汗水澆灌希望的耕耘者
他們是以智慧點亮未來的追光者
他們是用責任撐起天空的擔當者
榜樣不遙遠,力量在身邊
讓我們攜手并進
從他們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讓榜樣之光
照亮你我前行的道路
本期
《通威人 | 身邊的榜樣》
一起了解
通威太陽能眉山公司
電池二廠設備部資深工程師
張先杰的奮斗故事
01 濕氧改造 熱浪里搶出的28分鐘
眉山電池二廠的擴散車間里
張先杰蹲在一臺利舊機臺前
手指撫過管壁上的細微裂紋
“2024年11月車間復機
11臺機臺每天都得換兩根石英管”
2023年深秋
張先杰剛接手擴散工序時
硼擴干氧工藝正讓車間頭疼
工藝時間長
1020℃的高溫把石英器件熬得短命
光備件成本每月就得多花幾十萬
他翻出當時的生產日志
石英管干氧工藝壽命僅3個月
改濕氧工藝的想法一提出
車間里就有反對聲
“干氧改濕氧,設備得大動
產能跟不上誰負責?”
張先杰沒急著反駁
只是把大家拉到機臺旁解釋
“這根剛換的石英管復機10天就裂了
再不改
光是換管子就得耽誤多少產能?”
真正的難題在改造后接踵而至
濕氧裝置一啟動
泵管就堵得厲害
工藝漏率飆升
擴散返工率漲到1.2%
“那段時間,每天早上一進車間
心里像壓著塊鐵”
張先杰帶著團隊在車間搭起臨時辦公桌
白天盯著機臺記錄數據
晚上圍著白板畫魚骨圖
(人、機、料、法、環、測)分析問題
“泵管堵塞,可能是膜片磨損?
還是管徑太小?”
他邊畫邊問
筆尖在板上戳出一個個小點
試驗了七次
他們終于找到癥結
濕氧環境下粉塵附著加速
普通波紋管內壁粗糙
成了藏污納垢的“死角”
張先杰拍板換光滑彎管
可新管子換上沒兩天
又發現氣管彎曲度太大
粉塵還是堆積
“把彎曲度從90度調成45度
再加粗內管直徑!”
他蹲在地上
用卷尺量著管道路徑
最關鍵的是程序調整
“得讓機器自己‘報警’,一堵就停。”
張先杰帶著程序員連續加班到深夜
修改閾值報警程序
實現MES報警信息推送
一臺機正常運行1周無隔離
操作工跑過來拍他肩膀
“張工,這臺機臺今天沒返工一片!”
2024年春節
當大家忙著返鄉時
張先杰帶著團隊堅守
春節假期
最后一臺機臺改造完成
工藝時間定格在200分鐘
通過和工藝不斷嘗試驗證
截止目前
工藝時間縮短28分鐘
石英管壽命平均增加30天
通過持續優化工藝
截止目前石英管
生產開始未壞(1年以上)的占30%
如今11臺機臺冷停16根管
節電0.7萬度/日
石英管壽命延長到40天
張先杰與同事進行硼擴隔膜泵拆解及大膜片檢查
02 BSG滾輪改造 酸霧里省出的效益
剛接手時
酸耗高得嚇人
比其他車間高了3倍
PERC改TOPCon工藝后
BSG機臺成了“老古董”
利舊機臺跟不上新工藝
酸液利用率低
光HF酸每月就得多花30多萬
改滾輪的決定好做
實施起來卻處處碰壁
新滾輪裝上后
硅片上竟出現了一道道滾輪印
“跑假片!”
張先杰咬咬牙
可跑了5萬片假片
印記還是消不掉
“再跑下去,真片產能就得耽誤了!”
操作工急得直跺腳
張先杰連續三天盯著機臺
他發現擋液板高度不夠
酸液液位太低
硅片接觸不充分
“加工3毫米板條,把擋液板墊高!”
他立刻聯系機修組
可新板條裝上
又發現工藝槽和副槽的縫隙漏液
最磨人的是驗證環節
原來跑10萬片才驗證一次
現在每跑5000片就驗證一次
滾輪上的牙尖磨得差不多了
印記自然就沒了
張先杰拿著手電筒
檢查硅片和外觀PL測試
有次深夜
他盯著驗證數據突然站起來
“把1槽滾輪牙型調成0.6,和2槽統一!”
2024年3月1日凌晨
當第5萬片假片通過機臺
檢測報告顯示“無滾輪印”時
車間里爆發出掌聲
改造后的數據讓人振奮
酸耗大幅下降
單線改造時間從原來的5天縮到2.6天
現在每月能省近30萬酸液錢
這可是實打實的底氣
03 RCA風機改造 人效背后的堅守
2024年夏天
RCA車間的電費單讓張先杰紅了眼
單臺風機每小時耗電高
20臺風機一天就是30多萬度
“把‘2拖1’改成‘1拖2’!”
張先杰指著電路圖解釋
“原來兩臺電機 拖一臺風機
現在一臺電機帶兩臺
效率能提上來”
張先杰帶著電工組做模擬試驗
他們在倉庫搭起簡易電路
用舊電機反復測試
改完第一臺風機那天
張先杰守在電表旁
從0點到8點
電表比原來少了486度
20臺風機全部改造完
每天節電1萬度
“現在走進RCA車間
聽著風機的聲音都覺得順耳
因為每轉一圈都在省錢 ”
張先杰說
眉山二期建廠時
張先杰遇到過最棘手的坎
200多臺一體式AGV剛投用
就接連停機
“其他車間都是分體式AGV
我們這一體式是頭一回用
說明書翻爛了都找不到解決方案”
他和團隊跪在地上排查AGV軌道
“拆!”
張先杰決定重構程序
他們連續48小時沒合眼
把AGV運行路徑
拆解成200多個節點
逐個優化
最終
AGV不僅滿足260萬片產能
還省下11臺車的成本
"光伏寒冬里,人效就是生存力。" 張先杰的故事,只有一個個被攻克的泵管、滾輪、電路——這些細微處的堅守,恰恰是光伏行業穿越周期的底氣。在成本與效率的平衡木上,在創新與風險的博弈中,通威人用“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的精神,詮釋著:光伏人的冬天,從來不是等待春天,而是在寒冬里種出春天。這或許就是平凡崗位上最動人的價值。